历经一年多研发出的新品,只要涉及钛合金的零部件切削,不能离开它,在航空领域应用最广泛。
“产品一经发布,沈阳、成都、上海等航天航空领域的客户就纷纷预订。”厦门金鹭产品开发部经理助理袁文浩和记者说,不到两个月,这款刀片销售额就突破1500万元。
“这款刀片一出来,客户都直呼是福音,解决了国内的一个产业痛点。”厦门钨业董事长黄长庚和记者说,此前,高精度的可转位方肩铣削刀片国内企业以进口为主,产品大多数来源于欧洲,是迫切地需要解决的“卡脖子”问题。他回忆说,航天航空一直是厦门金鹭重点攻关的领域,这个刀片是他们原来产品领域的“空白”,又是客户迫切地需要的,这是公司当初立项的初衷。
“这款刀片不仅解决了客户难题,而且大大帮他们降本增效。”黄长庚给了记者一个数据,刀片性能和进口产品不相上下,价格却只是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。“这就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,通过创新,攀登技术高峰,推动行业向更高精尖的方向发展。”他说。
“方肩铣刀片像牙齿一样,嵌入不同的刀体里面。”在厦门金鹭展厅内,研发工程师叶家林指着一个圆柱形刀体和记者说,刀片的厚度3毫米到6毫米不等,长度10毫米到18毫米不等,根据刀体不同,选用的厚度和长度、数量也各不同。比如心轴式铣刀盘,一次性要嵌入14个刀片,通常用于大型零件加工。
生产这一刀片,要历经压制、最高1600多摄氏度的烧结、磨削等环节。走进生产一线,记者看到除了机器调试、工序转换需要人工辅助之外,真正的核心工序全部实现自动化。机械手臂自动上料、研磨,然后自动进入下一道工序……偌大的一个生产车间,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作业。
“高精尖的自动化设备,是刀片生产质量稳定不可或缺的要素。”叶家林为记者揭秘研发过程。他坦言,研发一款技术新品,少不了啃硬骨头,首先难的是材料。他和记者说,这款刀片用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碳化钨,虽然钨粉是公司老本行,但难的是找到合理的配比,避免裂纹、扩展、异常崩刃等,以确保刀片的寿命。
其次是精度,为此公司通过几何结构的多次论证、推理,在刀尖圆弧刃完成组合结构,实现刀型创新,得以兼顾刀具强度与锋利性。“为了刀片表面上的质量,我们也在涂层上进行创新,自主研发了表面光洁技术。”叶家林说。
“为了满足市场需求,针对这款刀片,今年将再增设一条年产千万级别的全自动化生产线。”黄长庚说,这不仅是厦门金鹭继超微型刀具后,又一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爆品,也是厦钨系钨钼板块的又一亮点。
“通过科学技术创新,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。”黄长庚说,厦门钨业长期注重加强技术创新,提升竞争力,抢占市场占有率。如厦钨旗下的另一个子公司——厦门虹鹭,凭借光伏用细钨丝在技术、品质、规模方面的竞争优势,这两年产销量迅速增加。去年公司钨丝产品实现销量868亿米,同比增长219%,销售同比增长169%。目前厦门虹鹭是这一领域海内外市场绝对的主力供应商。
“新能源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。”黄长庚说,厦钨旗下的厦钨新能是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又一主力军,是国内新能源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,其拳头产品钴酸锂市场占有率超40%,稳居世界第一;三元材料位居行业第一梯队;贮氢合金连续15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。
厦门钨业董事长黄长庚:人才是第一资源,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型人才,这也是目前很多公司进行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之一。这几年,厦门钨业一直面向全球,瞄准海内外高等院校,广招材料、物理、化学、机械等领域的天下英才,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
发展新质生产力,要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良性循环,完善人才教育培训、引进、使用、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。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,营造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。
厦门钨业2023年度业绩快报显示,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94.2亿元,实现归母净利润15.99亿元,同比增长10.57%。